1.12.2012

治療酸痛增加血液循環是最好的方法

骨骼肌肉酸痛的常見原因為肌肉或關節等軟組織受傷(如車禍、運動傷害)、老化、氣滯、血瘀、姿勢不良、生活因素(如缺乏運動、過度使用)、飲食因素、精神因素、其他疾病(如癌症、腸胃不適、痛經)等,造成肌肉收縮及代謝功能變差,身體就會感覺酸、痛、脹、麻等不適感。

中醫治療酸痛症的方法包括局部熱敷、藥薰、推拿、按摩、整脊、理筋、針炙、內服中藥等。

以草藥薰洗熱敷可同時發揮熱療和中藥的療效,使肌肉循環增加並減輕疼痛,恢復原來的功能;
推拿、按摩、整脊、理筋等手則可舒筋活骨,讓僵直、纖維化的肌肉舒緩、減輕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常見病患使用多種療法治療後卻不容易根治,而主要原因可能是產生「骨錯縫」,也就是身體的關節因不適當的外力或肌肉痙攣產生拉力,使得小關節面錯位,通常需要整復手法處理後,再加上肌肉舒緩等鬆筋方式療效才能根治,否則只是「馬殺雞」一下在短時間內又會復發。

若採用針炙法,找到適當激痛點下針,常有一針見效的效果。現代研究顯示針刺有改善循環、抑制痛覺神經傳導等作用,所以針炙亦是一種治療酸痛症的好方法。內服中藥的常用治方有獨活寄生湯、當歸拈勝枚舉,但總離不開理氣、活血、散風寒濕、補肝腎氣血等的原則。

在自我保健方面,正確的姿勢是基本原則,患者亦可採用「固定帶支持療法」,像是護腰帶就可減輕腰部肌肉疲勞;而按摩風池、肩井、膏肩、腎俞、大腸俞等穴位也是一法。

此外,杜仲烏骨雞、天麻葛根鰱魚湯等食療法,太極拳、八段錦、伸展操等氣功與體育活動,都不失為解決酸痛症的方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