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07

運動傷害的原因及防治


一、前言
現代人注重休閒生活,運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運動能使身體健康,增強抵抗力,對專業人員而言,運動更是在求更快更好,突破紀錄及獲取勝利。但在特殊情況下,運動也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隨運動人口的增多,形形色色的運動傷害也有所不同,如果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極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或後遺症。這些傷害如果在早期能給予適當且正確的處理,將使傷害能早期痊癒,並且快速恢復運動機能。

二、原因
在運動練習或競賽過程中,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傷,這類創傷大多與骨骼肌肉系統有關。嚴重的運動傷害如骨折、脫臼較不常見,大多數的傷害是屬於輕度或中度,如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發炎或撕裂傷,這些傷害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往往對關節的活動與穩定度,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拉傷及扭傷是運動傷害中最常見的,拉傷是因為肌肉受到過度伸展,或突然扭曲而造成。而扭傷則是關節附近的韌帶及組織,突然受到扭曲或拉扯所造成。常見的是踝、膝、腕、手肘及肩關節。通常拉傷後受傷處會感覺刺痛、疼痛會向外延伸,肌肉可能會僵硬或痙攣,最明顯的狀況是受傷處會腫脹。而扭傷的症狀是關節附近疼痛、移動時疼痛加劇,關節附近有瘀血且腫脹。要了解運動傷害的治療與預防,就必須知道造成傷害的原因及種類,可分為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外在因素要考慮包括,運動的性質、運動的環境、運動的裝備及器材、運動的指導,以及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

1. 運動的性質:運動時會有身體接觸的運動,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或是高危險性的運動,如體操、柔道、跆拳道等,因為常會發生肢體的碰撞。

2. 運作的環境:要考慮天候、活動場地的地面情況。天氣太熱容易脫水:太冷由於關節肌肉伸展不佳,快速或突然改變方向的動作,以及猛然停步時,容易導致關節及肌肉受傷。

3. 運動的裝備及器材:運動的護具是否正確穿戴,針對不同的運動是否準備配合的護具或運動鞋都很重要;運動器材的結構及尺寸是否合乎自己使用,都會影響運動安全。

4. 運動技術的指導:如果教練沒有因材施教,將所有成員做同一模式的訓練,而疏忽了個別學員的能力差異,以致某些學員會有較大的機會受傷。

5. 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發生機會雖不高,但運動員本身必須提高警覺,才能降低傷害。

(二)內在因素:包括運動者身體的適應能力、生理的限制、技術的程度以及心理的狀態。

1. 身體的適應能力:如心肺的耐力、肌肉的柔韌性,以及肌力的狀態。在經過長時期的休息或未經鍛鍊就從事劇烈運動,甚至過度運動,都會無法適應而導致傷害。

2. 生理的限制:例如從事不適合的生理結構和體型的運動,像肌腱太緊的人去學舞蹈、跆拳道;扁平足或拱形足的人從事跑步的運動;體型瘦弱的人從事拳擊、摔角等運動,自然較易受傷。

3. 技術的程度:運動技術較差或不正確的人,通常也較容易受傷。

4. 心理的狀態:有些運動員對某項運動過於熱衷,長時間的活動會使得體力透支、過度疲勞而導致受傷。

然而運動傷害在現代生活中愈來愈常見,主要原因有二:
1.
缺乏規律的運動,若遇偶而打球、爬山較久走路較遠,甚至長期坐臥的不良姿勢,都會使原本鬆弛軟弱的肌腱,無法承受疲勞及壓力而導致發炎痠痛的現象。


2.
肌腱強度雖然正常,但因運動前熱身不足,肌肉協調失序,或因肌腱彈性不足關節強力扭挫,均可造成肌腱與韌帶之傷害。

.分類

以下為運動傷害的分類:

傷害類型 傷害部位

急 性 傷 害

慢 性 傷 害

骨 骼

骨折

疲勞性骨折

軟 骨

軟性骨折

軟骨軟化或退化

關 節

脫臼、半脫位

關節炎、複發性脫臼、 複發性半脫臼

肌 肉

拉傷(撕裂傷)、撞擊傷、痙攣、腔室症候群

遲發性肌肉酸痛、肌肉纖維化、慢性腔室症候群

肌 腱

拉傷(撕裂傷)

肌腱炎、腱鞘炎

韌 帶

拉傷、扭傷、斷裂、關節鬆弛

發炎、關節鬆弛

大多數的運動傷害是可以不需經由手術的方式來治癒,而且可以自然痊癒的;需要手術治療的傷害,大都是影響到骨骼架構、關節活動,或是關節穩定度的嚴重傷害。

四、運動傷害的預防

(一)熱身的活動:熱身活動可以增加血流量及攝氧量,增加神經的傳導與反應性、高循環血流及攝氧量,以及減低關節僵硬性,以增加活動的範圍。一般而言,熱身15-30分鐘,可以維持30-45分鐘,所以太早熱身幫助也不大。

(二)伸展運動:主要是讓關節的活動很平穩的達成極限,以增加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的伸展性,也就是拉筋。伸展活動可以降低肌肉、肌腱受傷的機會,並減少肌肉酸痛的機會,更可以提高活動的效力。要注意的是運動前要伸展,運動後也要做伸展運動,讓肌肉、肌腱,以及韌帶漸漸回復休息的狀態。

(三)使用運動護具或貼紮術:主要目的為限制關節某方向的活動,或限制超過某個範圍的活動。對於曾經受過傷或容易拉傷的部位,藉護具或貼紮術來預防受傷。

(四)針對運動傷害的內在、外在因素做預防:

1. 外在因素的預防:運動時必須對環境有所醒覺,天氣是否良好、光線是否足夠,以及場地是否適合,而且要遵守比賽規則及場地的使用規則,也要注意自己的體力及技術水平。在運動前,要小心檢查所使用裝備,看看穿戴的運動服裝是否適合。

2. 內在因素的預防:運動員必須知道自己身體結構的限制與特性。在運動前要做充足的熱身及伸展運動,並且要進行身體狀態適應的訓練,從而減低受傷的機會。心理準備方面要注意的是,要認識該項運動,明瞭技巧的掌握,並且在運動時集中精神,以減低緊張的情緒,並建立足夠的信心。

(五)適當的休息及營養補充:在劇烈運動後,應做一些較溫和的運動,目的是讓心臟血管系統恢復正常,並且幫助排除肌肉內的代謝廢物,使身體逐漸進入休息狀態;營養的補充主要包括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過度疲勞或營養不夠的身體,不但容易發生急性運動傷害,也容易產生慢性傷害。

五、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RICE):
運動傷害如果在早期能給予適當且正確的處理,對受傷部位的癒合以及後續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快速恢復運動機能。下列提供運動傷害發生時的RICE處理原則,待適當處理後應儘速至醫院診所尋求醫生做進一步處置。

(一)RRest(休息):應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以避免因繼續出血腫脹而加重傷害。

(二)IIce(冰敷):受傷部位48小時內應進行冰敷,並嚴禁推拿、按摩與熱敷。冰敷的時間為每隔二至三小時冰敷15-20分鐘。冰敷可以減低出血、疼痛與腫脹並放鬆肌肉。

(三)CCompression(壓迫):加。對受傷部位進行壓迫固定,使其不再出血,可以使用彈性繃帶纏綁,纏綁的力量應適中,若肢體末端出現紫色或麻木感,表示包紮太緊須放鬆些。

(四)EElevation(抬高:應抬高受傷部位以減少繼續出血。受傷的部位若在上肢,可抬高患側使其高於心臟;在下肢則最好高於骨盆的位置。

六、結論
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近幾年來,國人的運動意識提高不論是休閒育樂或職業競爭性的運動人口都逐漸增加,運動傷害的比率也逐漸提高,運動對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但對運動方式的不瞭解,也會使身體健康帶來傷害,其實,大部分的運動傷害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能夠多瞭解運動規則及方式及如何避免造成運動傷害,這能使我們及對方所造成的運動傷害減到最低。如果傷害已造成,就應該要知道正確的急救及治療方式,有了正確的觀念及認識,才能夠恢復健康,減低副作用的產生,繼續享受健康的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