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2007

推拿的歷史

推拿,是我國最古老的醫治疾病方法。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過。它不僅是一種治療手法,也是中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的目的。推拿治療必須在中醫基礎學的臟像、經絡學說、診斷學、內科學和骨傷科學的理論基礎上辯證施治達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

秦漢三國時期,產生了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歧伯按摩十卷》(己佚),可知按摩療法己經普遍應用。這時期,名醫華佗發展了導引按摩的方法,創造了"五禽之戰"。隋唐時期,是按摩的興旺時期,這時沒有按摩專科,又有按摩專科醫生。隋著按摩療法的普遍應用,自我按摩也廣泛開展起來,可見當時人們對按摩術的重視。

按摩教學亦在此時期開展起來,按摩治療疾病的範圍也己擴展到傷科領域。《隋書‧百宮志》《新唐書‧百官志》以及《唐六典》《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中均有關於按摩的記載。按摩療法內容在此間迅速豐富,甚至用於治療腹痛等急症領域,中醫按摩也隋著當時隋‧唐文化的興盛而傳入朝鮮、日本、印度等國。

宋金元時期,人們對於按摩的手法有了較高的理性認知。《經濟總錄》中對手法作用進行分析、對作用有所認識,運用到小兒科治療之中。

明代時期,推拿技術發生新的轉機。把推拿列入中醫十三科之中。尤其是形成了小兒推拿的獨特體系。由於小兒服藥困難,推拿療法很適於小兒科。此間有大量小兒推拿著作問世,《小兒按摩經》可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小兒推拿專著了。按摩之所以又稱為推拿,正是由小兒推拿開始沿革而來。

清代時期,推拿雖沒有獨立設科,但在民間卻部有很高聲譽。許多推拿專著也在這時出版。最著名的是《醫宗金鑒》,把推拿列入正骨八法之中,作為推拿治療傷科病的手法之一。 由於推拿具有獨特的作用,是我國醫學領域中的一朵奇葩,目前已引起了國際醫務界的重視。許多國家已對此展開了研究工作。而且人們對推拿治療已逐步認識和接受,它對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