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07

肌膜疼痛症候群

在門診裡常會發現一些目不轉睛注視行情變化的股票族、終日坐在螢幕前的電腦族、長期維持固定姿勢的上班族、長時間哄抱哭鬧寶寶的媽媽、以及靠電話傳情忘了時間的情侶等,都是容易罹患肌膜疼痛的人。

人體的肌肉組織有許多末梢神經感受體,當遇到關節炎、韌帶受傷、或神經受到壓迫等特殊情況時,就會產生疼痛的感覺,也就產生所謂的「肌膜疼痛」。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在過度疲勞及打電腦姿勢不良等情形下,常不知不覺產生肩膀、頸部、腰背和手臂痠痛難耐的症狀,患者往往四處求醫,經一連串的檢查,包括X光、抽血、神經傳導、電腦斷層,甚至磁振造影,也無法找出真正病因。其實,所罹患的正肌膜疼痛症候群。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有五十四%的女性及四十五%的男性曾患有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發病年齡約有三十至五十歲,但國內的臨床經驗發現,發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不容忽視。
肌膜疼痛大部分是由於患者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和姿勢,疼痛會反覆發作;另外,外力撞擊、搬動重物、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貧血或是葉酸不足都可能引起筋膜疼痛。

此一症候群的特徵除了在肩、頸、背等部位的疼痛的點,中醫稱之為「阿是穴」,西醫則叫它是「板機點」,按壓則會產生特別痠、麻、脹、重的感覺。發生部位是全身都有可能,從頭部、胸部、背部、臀部,一直至腿部,都是可能發生的部位。

肌膜疼痛常發生在肩頸和骨盆周圍的肌肉,情況輕微的病患可能只感到肌肉隱約痠痛,便不在意或是隨便擦貼膏藥了事,但痠痛往往會反覆發作,嚴重的病患痛起來甚至和心肌梗塞或骨折差不多,痛久了還會伴隨流鼻水、四肢冰冷、便秘、拉肚子等自主神經症狀,並影響睡眠品質和心情,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精神狀況不佳:肌筋膜疼痛嚴重時,甚至有頭暈、耳嗚、心悸、失眠、胸悶及腸胃不適,患者如遇氣候變冷、身體疲勞、感冒時,病況會更加惡劣。

長期忽視肌膜疼痛,不但會使肌肉逐漸僵硬而無力,最後可能變成慢性病症導致身體姿勢永遠變形,只有尋求正確的藥物和復健醫療,才能變善「這裡痛,那裡也痛」的症狀。

在治療方式上,除施與中藥方劑外再配合熱敷、推拿、拔火罐、貼痠痛藥布及運動治療等復健方法,使緊縮的肌肉鬆弛,並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消炎去痛的效果。如果已找到壓痛點(阿是穴),也可採取局部針炙方式治療。

這種病痛應及早治療,如急性時期就來看診,很快就會好,但若進入慢性期,拖過三個月後治療就麻煩得多,只能以一次次的治療希望減緩症狀,到真正痊癒可能需時較長。這類問題最重要還是要修正不良姿勢,並作適當運動,才能徹底解決。不過,最重要的仍是從矯正姿勢做起,打電腦或作時要選擇椅背較高的座椅,頸背部儘量靠著椅背坐,躺在床看書時則要將頭部墊高,並將光源調整到後上方;另外,平時多泡澡,並在泡澡後做拉筋運動及簡單的體操也有舒緩肌肉緊繃的壓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