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和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特別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但是怎樣才能健康?又如何能達到天年?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努力學習和切實遵循養生之道。關於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裏就非常明確地寫道:"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以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這裏的"半百而衰",就是由於不懂得或不實行養生之道;而"盡終其天年",活到自己應該活到的歲數,就是由於認真實行了養生之道的結果。這段論述指出了能否身體健康,益壽延年的關鍵,是在於人們是否懂得和實行了養生之道。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養生是否又等同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保健呢?保健作為醫學專用術語,是近代西醫傳入以後才有的,它是指集體和個人所採取的醫療預防和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養生與保健,就個體保健角度而言,兩詞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醫學領域裏,中醫傳統的養生學,對於延緩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壽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它是中國偉大醫藥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奇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